热搜: 众意彩彩票网娱乐
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20日电 题:内蒙古老年“自助餐厅”开业三月记:和家里吃到的味一样
“这里的饭菜价钱便宜,每人才12元,饭做的和家里一个味。”
“这里完全是自助模式,随便吃,有凉菜、有热菜、有主食,都是按照老年人口味设计的。”
这是20日中午,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泉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“为老餐厅” 中几名老年人的一段对话。
记者探访发现,当日,在该餐厅就坐的这些老年人,他们进门后,如同回家一样轻松自在,他们先是和服务员拉家常,接着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要水喝,甚至还和服务员说,“可不可以沏壶茶”。
待坐定后,这些老年人便开始讨论吃什么?有人说,“吃烩菜吧”;有人说,“还是莜面舒服”。人群中顿时形成两种不同意见,这时服务员走来说:“其实吃啥都可以,这里都有……”
几分钟后,这些老年人的餐桌上便摆上了他们喜欢吃的饭菜。
记者注意到,这家开业三个月的餐厅,从外观看显得非常朴素,不过,集宁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这里已得到了周边1.2公里范围内老年人的青睐。
集宁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王昱介绍,这也是这家以“自助”为特色的老年餐厅开业三个月以来最自豪的事。
王昱介绍,开设“为老餐厅”的真正出发点,是为不愿意做饭的老年人提供方便,“如果有必要,还可以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。”
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“为老餐厅”,受到当地老年人的欢迎。 中新社记者李爱平摄
经营“为老餐厅”的负责人孙月德透露,为老年人办餐厅,不能从盈利角度看,“我们只有微薄的利润,但这是可以持续做的事业,能长期干下去。”
“为老年人做餐饮服务,需要的是情怀,如果考虑挣大钱,就失去了‘为老餐厅’的意义。”孙月德告诉记者,开业三个月来,“能倾听这些老人的心声,让他们内心不再寂寞,是最大收获。”“这些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在身旁,特别希望别人能听他们说话。”
“我现在做的是一份事业。”孙月德说,目前餐厅只提供早点和午饭,老年人就餐毕,还可到二楼棋牌室去打扑克或者到另一间屋子练书法、看书,这一切都是免费。
孙月德透露,“为老餐厅”开业以来,已吸纳周边80%的老年人来此就餐,大家普遍反映,“饭菜可口,在这里身心放松。”
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“为老餐厅”开业三月,当地老年人就餐现场。 王昱供图
“为老餐厅”只是集宁区民政局助力老年人健康养老的一部分。
集宁区民政局最新消息称,当前,该局除了面向社会为老年人办了“为老餐厅”,还在助医、助浴、代购、代办等基础性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延伸。此外,老年课堂、康复理疗、旅居养老等特色服务也得到了多数老年人的认可。(完)
(年中经济观察)多重挑战叠加,中国外贸能否突围?
中新社北京7月20日电 (记者 李晓喻)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仍在扩大,但5月同比增速已降至0.5%,6月甚至较去年同期缩水。虽面临多重挑战,下半年中国外贸仍有望稳中有升。
对眼下中国外贸所处的形势,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的判断是“极为严峻”。
一方面,全球经贸复苏步履蹒跚。生产、消费、投资三大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,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也仍然处在高位,商品消费复苏相对缓慢。外需整体不景气,中国外贸难以独善其身。
据世贸组织(WTO)预计,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可能只有1.7%,不仅低于2022年2.7%的增长率,也低于过去12年来2.6%的平均增长水平。
另一方面,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,搞“脱钩断链”,订单和产能被迫向外转移,正常贸易往来受阻。据中方统计,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8.4%,其中,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幅达12%,这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少有。
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称,这一问题叠加疫情带来的国际分工调整,会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格局带来一定影响。
分析人士认为,尽管形势严峻,但考虑到多项有利条件,对下半年中国进出口仍可抱有信心。
信心来自外贸“稳定器”不断扩容。官方数据显示,上半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已达54万家,同比增加6.9%。其中,以中小微企业为主、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同比增加8.3%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6.8个百分点,规模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2.7%。
民企向来以嗅觉敏锐、反应迅速著称,且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多年,经验丰富,被视为外贸“稳定器”。民企日趋活跃,表明中国外贸活力和韧性正在提升,这是稳外贸的一大底气。
信心来自外贸“朋友圈”日益扩大。长期以来,美欧日是中国主要出口市场。如今,中国贸易伙伴越发多元。上半年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,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同比分别增长7%和10.5%。
在大国博弈升温背景下,国际市场多元化有助于分散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,使中国贸易增长少些波动。
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,东盟是今后中国最有增长空间的市场,需将东盟市场作为重要抓手,强化与东盟产业链的协同互补。
信心亦来自积极信号已开始显现。李兴乾透露,对重点外贸行业和企业的跟踪调研显示已有一些积极变化,如跨境往来进一步畅通,国际航班数量也稳步恢复;新签订单持平或增长的企业占比在回升;电子信息这些压力较大的行业,中间品进口在上扬,“这意味着下半年可能会迎来转机”。
也有学者提醒,在抱有信心的同时,还需对中国外贸前景多些平常心。
过去三年,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在疫情期间取得远超以往的高增长,背后有防疫物资、“宅经济”商品热卖等诸多一次性因素,并非常态。如以过去的高增速判断现在的外贸状态,难免失之偏颇。
从全球来看,数据显示疫情三年全球贸易的年均增速为9.7%,明显高于疫情前2010—2019年2.4%的年均增速。李兴乾认为,疫情期间如此高增长是阶段性的,也是不可持续的。
在全球贸易整体从“高热”回归常态背景下,中国外贸规模保持稳定已难能可贵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认为,今年中国进出口以美元计预计有望增长2%,“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”。(完) 【编辑:刘欢】